• <s id="k48iu"></s>
    <code id="k48iu"><strong id="k48iu"></strong></code>
    首頁新聞

    智能座艙五大前瞻趨勢,盡顯未來出行“科技與狠活”
    來源:億歐汽車    作者:梅旭康   發布時間:2023/02/14   瀏覽:()次


      在一片唏噓、感嘆聲中,2023年如約而至?;仡?022年汽車產業的發展,電動化的浪潮拍向海岸,一場對智能化的探索,也大張旗鼓地奔向高潮。

      汽車向“第三生活空間”邁進, 智能座艙作為核心載體深度受益,并先于智能駕駛實現大規模落地,也被資本市場尤為看重。
     

      億歐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各賽道投融資金額及事件數量中,智能座艙領域投融資金額達26.8億元,略高于智能駕駛領域的22.5億元。 

     

    智能座艙五大前瞻趨勢,盡顯未來出行“科技與狠活”

     

      2022年,汽車產品更加聚焦座艙差異化競爭,座艙成為新的流量入口,用戶對座艙舒適性和娛樂性的需求在不斷提升。
     

      智能座艙成為汽車智能變革的橋頭堡,在這場汽車智能大秀中,展示的全是“科技與狠活”。
     

      座艙元宇宙:艙內體驗的新噱頭
     

      5G、AR/XR/VR、人工智能等技術逐步成熟,共同促進了元宇宙熱度的逐年攀升。元宇宙或將提升艙內駕乘體驗,甚至可能進一步打開汽車智能化的增長空間。
     

      汽車座艙被認為是元宇宙的重要入口,免不了諸多車企想要嘗鮮。包含蔚來汽車的“蔚宇宙”、奇瑞的“OMODA元宇宙”、上汽的“Z-Universe”等在內,多家車企都注冊了元宇宙的相關商標。
     

      2022年,諸多車企在元宇宙方面動作頻頻。諸如集度在“希壤”元宇宙發布首款汽車機器人概念車ROBO-01,讓數字人“希加加”成為了首位000號車主。
     

      2022年9月5日,紅旗舉行“元宇宙盛典暨新能源設計美學發布會”,發布了中國一汽紅旗新能源戰略、超級電動智能平臺和多款新能源概念產品。在其發布的紅旗品牌新能源設計美學中,“如夢似幻、E元宇宙”的座艙便致力于打造“人車合一”的車內元宇宙。
     

      不過,目前的車企元宇宙,更多的只是一種營銷噱頭,想要切實影響用戶體驗,還有賴于VR/AR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在2022年12月22日廣汽集團發布的沉浸式汽車座艙ADiGO PARK元宇宙中,就涵蓋VR、體感等多項技術實踐。 
     

      ADiGO PARK元宇宙由廣汽集團與宸境科技、愛奇藝奇遇VR聯合開發,其主機采用AMD V1000與W6600系列芯片,VR頭顯則由廣汽集團與愛奇藝奇遇VR聯合開發;行車體感技術由廣汽集團與宸境科技聯合開發。 
     

      此外,蔚來與Nreal合作推出了NIO Air AR Glasses,蘋果也有車用VR眼鏡專利。在奇瑞日前發布的GENE概念車中,隱藏在方向盤下方的VR眼鏡會在元模式(Meta)下供乘客使用。
     

      車企聯合元宇宙、VR等技術公司或內容服務商,共同打造基于元宇宙概念的智能座艙體驗,將成為汽車智能座艙合作創新的一種新模式。
     

      座艙交互模式的創新、功能應用的大量增加,輔之元宇宙等新技術、新概念的實踐,共同為車內體驗的提升添磚加瓦。
     

      玩轉屏幕:既大又多,還有AR HUD
     

      消費者對于汽車產品智能化需求持續高漲,中國智能電動汽車銷量逐年攀升。 

     

    智能座艙五大前瞻趨勢,盡顯未來出行“科技與狠活”

     

      受智能電動汽車銷量持續增長的積極影響,車載顯示屏朝多屏化、大屏化、智能化以及顯示技術多元化的趨勢蓬勃發展。
     

      儀表、中控、內后視鏡、HUD、副駕及后座娛樂屏、扶手屏等,一輛汽車內部的車載顯示屏幕數量可達10塊以上。 
     

      作為智能座艙中最為重要的人機交互信息展示窗口,車載屏幕的數量及功能性有大幅變化,車企與供應商不再拘泥于傳統屏幕布局,多屏、聯屏乃至一體屏方案不斷涌現。 
     

      諸如飛凡汽車在飛凡R7車型首次應用三聯屏方案。該方案采用一體化封裝技術,屏幕總尺寸達43英寸,其中儀表屏10.25英寸、中控屏15.05英寸、副駕娛樂屏12.3英寸。 
     

      上汽旗下另一高端品牌——智己,2022年上市的智己L7座艙前排配置3塊屏幕,其中26.3英寸的“儀表中控”一體屏和12.3英寸的副駕娛樂屏支持獨立升降。 
     

      與此同時,在汽車智能化的深入發展下,HUD作為可提升駕駛員安全與交互便捷的系統,愈發受到車企以及相關產業鏈供應商重視,HUD正在加速量產上車。
     

      億歐智庫預計2022年HUD的市場規模將達到90.5億元。其中W HUD市場規模增長至59.7億元,AR HUD的市場規模大幅提升,達29.1億元。 

     

    智能座艙五大前瞻趨勢,盡顯未來出行“科技與狠活”

     

      在汽車人機交互系統高速發展的背景下,AR HUD科技感強、人機交互性強、駕駛安全性強等屬性特征將會不斷被放大,同時伴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逐步發展,AR HUD在未來幾年發展將會逐步替代W HUD,成為產業發展的主力軍。 
     

      隨著AR HUD進入量產階段,各家車企都根據自身優勢打造出不同特征的AR HUD,諸如飛凡汽車聯合華為在飛凡R7上搭載了全球首發量產的視覺增強AR HUD平視系統,打造更智能、更高效、更安全的出行模式。   
     

      大屏、多屏+ AR HUD,成為車載顯示交互的一大發展趨勢。
     

      功能多樣化:電腦、手機上車
     

      伴隨汽車智能化的升級,座艙服務的對象就不再只是重點針對駕駛員,還包括了副駕和后排乘客。
     

      座艙內的功能應用場景不斷拓展,除了用于導航、安全預警等需求外,各種各樣的人機交互以及娛樂體驗變得越來越突出,座艙應用開始逐漸延伸到辦公、生活以及娛樂等更多場景。 
     

      2022年12月14日,特斯拉發布“假日更新”,Steam游戲平臺正式上線,適用于過去兩年內生產的新款ModelS和ModelX,通過安裝客戶端的方式,車主們就能從中獲取到海量游戲。
     

      早在2022年2月份,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就表示,特斯拉目前正在努力將Steam平臺上的游戲庫引入其車輛,終于在年底實現。這意味著特斯拉在車機采用PC級別的處理器。
     

      對于在車里玩游戲這件事,智能時代的大部分車企都倍感興趣。 
     

      2022年2月,廣汽埃安就為AION S Plus推出了“跨次元夢想電競艙”游戲套裝,6月發布的理想L9,在其后排娛樂屏幕中就集成了相應的游戲功能,還支持鏈接任天堂Switch。
     

      汽車能成為移動游戲房,也意味著其有更多其它的可能性,比如實現元宇宙的應用等。
     

      除了將主機游戲搬上車,汽車與手機間的界限也變得越來越模糊。智能汽車+智能手機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間,手機生態與汽車的跨界融合在2022年進一步加速。
     

      宣稱自己“不造車”的華為以及小米、OPPO等手機廠商,還有大洋彼岸虎視眈眈的蘋果,都對汽車產業展現出濃厚的興趣并做出了實際行動。
     

      車企也開始“反攻”手機圈。
     

      2022年7月4日,吉利宣布正式收購魅族手機、并按照協議持有魅族科技79.09%的單獨控股權之時。在東莞松山湖蔚來中心開業典禮上,蔚來CEO李斌透露,蔚來手機將于2023年上市。 
     

      吉利創始人李書福曾說道,手機更好地發展,就能帶來車機更好地發展;車機更好地發展,就能夠推進智能座艙水平的不斷提升,從而能夠幫助智能電動汽車競爭力不斷地提高。
     

      汽車功能性、娛樂性飛速發展,在智能座艙中集中體現。HUD、DMS、后座娛樂等多元化的功能將成為座艙智能化的新戰場,這也意味著底層算力平臺的爭奪戰更加激烈。
     

      座艙“芯”機遇:下一個戰場
     

      座艙功能體驗升級,必然離不開硬件的支持,而芯片無疑是最底層、最重要的硬件之一。算力是智能化的基礎,芯片則是汽車產業智能化的根基。 
     

      在“軟件定義汽車”的大背景下,智能座艙成為全球芯片廠商競逐的下一個戰場。
     

      高算力SoC芯片正成為新一代智能汽車的剛需。隨著高通等消費電子芯片廠商的入局,以及國內汽車芯片廠商的崛起,座艙芯片市場競爭格局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若論2022年最火的智能座艙芯片,絕對離不開高通8155。
     

      2022年6月亮相的理想L9搭載雙高通8155平臺。2022年7月11日,在極氪進化日活動上,極氪汽車CEO安聰慧宣布,將對所有極氪001的用戶免費升級搭載高通驍龍8155計算平臺的全新智能座艙,引發用戶熱議。 
     

      高通驍龍8155芯片于2019年1月發布,憑借強大的性能參數,成為了理想L9、長城WEY拿鐵、廣汽Aion LX、吉利星越L、智己L7等多款汽車座艙的標配。
     

      2022年,算力比拼仍在進行,芯片企業依然深耕核心技術,但區別于以往高通等國外巨頭專美于前,中國芯片企業開始發揮潛能,車載芯片逐漸走向國產替代的道路,從而在高算力芯片的基礎上,輻射底層操作系統及上層軟件應用,構建軟件生態,打造差異化競爭。 
     

      2021年12月10日,吉利旗下的芯擎科技正式對外發布命名為龍鷹一號,對標8155,也是首款國產車規級7nm智能座艙芯片。2022年,龍鷹一號芯片在量產車型上,陸續完成了測試和驗證的工作。 
     

      智能座艙芯片的競爭正在愈演愈烈,傳統的座艙市場芯片格局即將被打破。隨著競爭企業不斷增多,除高通、英特爾等國外芯片廠商外,國內芯片企業如杰發科技、芯馳科技、瑞芯微、地平線、芯擎科技等均瞄準了智能座艙芯片市場。

     

    智能座艙五大前瞻趨勢,盡顯未來出行“科技與狠活”

     

      國內芯片力量正在崛起,但芯片研發對時間、資金等方面的嚴苛要求,造芯企業想要打造底層芯片產業的差異性,也十分困難。
     

      總體來看,國產芯片企業與國外老牌芯片企業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但在自主產業鏈的發展需求下,國產芯片企業存在廣闊的發力空間。
     

      艙駕一體化:智駕域與座艙域融合
     

      智能化趨勢下,傳統分布式電子電氣架構開始向域集中式架構轉變,大量相同功能的ECU進行整合,交由域控制器進行統一的管理調度,由此便誕生了座艙域、智駕域、動力域、底盤域與車身域五大功能域。
     

      隨著整車E/E架構的集中化升級,五大功能域之間開始嘗試跨域融合,基于技術發展和用戶需求的雙重考慮,智能座艙域控制器已成為當前車企主流方案,從座艙域切入跨域融合,也成為車企發展的優選方案。智駕域與座艙域有望率先融合,形成駕艙一體域控制器。 

     

    智能座艙五大前瞻趨勢,盡顯未來出行“科技與狠活”

     

      智能駕駛與智能座艙是汽車智能化變革的兩大核心功能域。 
     

      于用戶體驗而言,將智能座艙中的人機交互、沉浸式體驗等內容,與智能駕駛的各項功能深度結合、聯動,能夠直接提升用戶的安全感與舒適感,增強智能汽車的用戶使用體驗。
     

      因此,在智能駕駛與智能座艙愈發成熟之時,越來越多的產業玩家加入了智駕智艙融合方案的探索隊列。 
     

      法雷奧中國總裁周松在接受億歐汽車采訪時說道:“多域融合的最終趨勢是非常明確的,但是對于如何做,大家有不同的路線圖。” 
     

      諸如上汽零束基于多SoC芯片探索座艙與智駕功能融合,中科創達基于高通SA8295打造座艙與泊車融合方案,以及集度汽車基于智能駕駛冗余方案與3D人機共駕地圖兩個應用層開發艙駕融合方案等。 
     

      當前智能駕駛與智能座艙無論是從硬件層面,還是軟件層面,都尚未達到融合的最佳狀態,跨域融合軟硬件設計難度更高,對安全及穩定性也有更高的要求,且融合過程中涉及到復雜的工程化和跨部門協作,還有眾多現實問題亟待解決。
     

      跨域融合意味著前期高額的研發成本,長遠來看,融合發展進程任重而道遠,智駕智艙融合作為中央計算平臺發展的過渡形態,將徹底打破傳統汽車供應體系,如何更好運營用戶并實現價值變現是車企的核心挑戰。
     

      結語
     

      智能座艙涉及到諸多軟硬件的集成,因此供應商會結合所提供的不同產品類型,不斷切換身份,導致產品邊界不斷拓寬。產業互相交流碰撞的機會正在增多,傳統供應商、互聯網科技企業等,將圍繞車企構建生態,融合競爭。
     

      智能座艙目前的用戶體驗和應用受到很大的局限,消費者在駕駛過程中由于專注駕駛,其實很少會用到座艙功能。在尚未達完全自動駕駛的階段,無法解放駕駛員注意力,智能座艙很難產生顛覆性變化??赡芨嗟淖擉w驗只能由乘客享受。
     

      在芯片等硬件趨同的趨勢下,車企想要打造差異化競爭,需要在軟件和交互體驗層面,結合車型產品定位和用戶需求來進行差異化設計。
     

      汽車最終是為人服務的,汽車的屬性是移動的機器還是娛樂的空間,在不同的時間段,市場有不同的看法。 
     

      2023年,對智能座艙相關企業來說,將是奠定基礎、搶占先機的時刻,避免內耗,構建良性競爭態勢至關重要。

      汽車電子網為您提供最新汽車電子產品信息,及最具權威行業資訊和最新的行業動態,汽車電子行業最前沿的技術資訊,為全球汽車電子行業人士搭建交流平臺。









    友情鏈接

    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久久,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下载 欧美人与动牲猛交A欧美精品 日本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 <s id="k48iu"></s>
    <code id="k48iu"><strong id="k48iu"></strong></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