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提到,建立健全汽車改裝行業管理機制,加快發展汽車后市場。隨后,多場行業會議上也都提及在汽車行業價值鏈后移與重構中,我國改裝行業有望迎來爆發。此后不久,今年5月,公安部新修訂的《機動車登記規定》開始實施,進一步明確了允許改裝項目和備案流程。7月19日,為推動汽車改裝標準化、規范化發展,積極引導企業合規開展改裝業務,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汽車工作委員會汽車合規改裝聯合推進辦公室研究制定的《汽車改裝團體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種種跡象表明,我國沉寂多年的汽車改裝行業正在迎來發展機遇期。
加快推動行業全面創新
據了解,汽車改裝一般分為前裝和后裝。前裝中第一種模式是車企定制,即車企在產品生產線上進行的定制化生產,現在已有名爵、長城等20多個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定制款或限量款車型。前裝中第二種模式是授權改裝,即廠家將車型授權給有資質的改裝廠,如羅倫士中國、北汽泰普等,由其進行生產。這主要是基于車身內外飾和特定功能的改裝。而后裝是指車輛出廠后的改裝,如在4S店、汽車改裝店等第三方渠道進行的改裝。目前,后裝市場的改裝企業數量最多,但管理上基本處于缺失狀態,沒有行業主管部門,企業技術能力參差不齊,很多改裝項目不合規,改裝車面臨上路即被罰款的風險。
中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汽車合規改裝聯合推進辦公室主任陳海峰表示,我國汽車定制改裝將呈現持續增長態勢,特別是以車企定制為代表的前裝市場發展最為迅猛,促進了整個改裝供應鏈的發展,后裝改裝雖受到政策法規制約,但是行業已顯現出大規模、合規化、品牌化發展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汽車定制改裝行業在政策端、供給端和需求端都在發生很大變化,因此要加快推動改裝模式創新、產品創新、渠道創新。
從政策端看,相關政策針對后裝市場發展陸續提出了建立健全汽車改裝行業管理機制,進一步明確允許改裝項目以及備案流程,這將對促進汽車消費將起到推動作用。
從供給端看,一年來廠家推出的定制化車型達到40款,零部件生產質量提升、規模擴大、供應體系持續走向成熟。
從需求端看,汽車消費群體呈現年輕化、個性化特征,促進了整個汽車改裝行業的發展。“90后”汽車消費主體占比將超過40%,改裝車型從越野車、MPV,逐步覆蓋到轎車、皮卡,以及新能源車型。
據此,陳海峰判斷,前裝的定制化改裝只能解決部分的消費需求,而后端的消費需求更多元。但是很多消費者對哪類項目已放開、放開標準如何普遍缺乏正確認知,并且找不到放心的改裝渠道。因此,車企營銷體系、獨立的品牌改裝店應抓住發展機會,塑造靠譜渠道。
后裝市場尚需夯實基礎
據統計,今年1~7月,車企定制化車型銷量接近4萬輛,預計全年將超過10萬輛。“2022年是我國車企定制改裝發展的元年,無論從車型數量還是銷量規模來看都呈指數級增長。”陳海峰說。
法律法規一直是制約汽車改裝行業大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陳海峰指出,目前基于前裝的汽車改裝管理制度較為健全,但后裝改裝管理制度仍有待完善,行業期待更多改裝項目開放。據悉,按照現行管理制度,車輛出廠后可以改變車身顏色、內飾、踏板、輪轂等,另外對一些后續加裝裝置也有說明。在促消費背景下加快建立我國汽車改裝管理制度和法規標準體系非常必要。借鑒國外經驗,我國應首先明確行業管理職責和方式,其次是建立健全我國汽車技術改裝標準,第三是分類別、分階段放開合規改裝項目。
針對后裝市場,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共創中心負責人鄭慶華認為,首先要考慮安全問題,后裝升級要緊跟前裝配套,要注意是否有安全隱患,重視產品認證、三包、上牌、驗車、售后等一系列問題。有些改裝企業盲目改裝,沒有充分理解原車結構,可能導致車輛或乘員出現安全風險。
陳海峰指出,從長遠來看,通過持續的個性化定制,塑造品牌或車型的改裝調性,將有利于市場拓展及品牌長遠發展,定制化可能會越來越多地上升到企業的戰略層面。比如,五菱宏光MINI EV通過多樣化的改裝,擴大產品受眾,并進一步升級挖掘細分市場用戶,塑造個性化的品牌形象。
此外,授權改裝模式也在向品牌化、多樣化發展。去年,我國授權改裝車型累計銷售了3400多輛,大部分為MPV改裝。隨著多家企業推出新款MPV,特別是今年電動車型大批量進入市場,會加劇授權改裝領域的競爭。授權改裝模式未來將進一步向皮卡、中大型SUV等車型拓展,亟需改裝企業加快塑造自身品牌。
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硬件輕改與軟件升級并行發展。構造的差異化、產品迭代的加速以及用戶的年輕化,使新能源汽車成為極具改裝潛力的產品。硬件改裝聚焦在內外飾領域,隨著智能化的發展,OTA升級成為性能改裝的重要手段,通過OTA的升級來實現個性化定制正在成為一種趨勢。一些企業也在積極探索多種模式的付費升級服務。
內外兼修 促進行業良性發展
車企定制涉及技術、采購、制造、營銷、法規等多個部門,內部的組織運營體系成為關鍵要素,部分車企已將定制改裝上升為戰略高度。對內需要在組織架構、項目協同、產品開發流程、供應商質量要求、用戶圈層運營等方面形成閉環業務體系;對外需要積極打造車企個性化定制產業生態。例如,上汽大通在2016年便提出將C2B定制化作為企業戰略;2021年,長城汽車成立全球改裝共創中心,并與多家改裝設計公司合作,推出共創改裝車型。
陳海峰表示,除了車企自行組織定制改裝產品的開發生產裝配,車企與設計公司共創模式也成為當前定制改裝的重要模式,合作模式呈現多元化特點。共創模式能夠適應產品快速迭代,并分攤風險與成本,有利于搶占細分市場,精準觸達客戶,通過共創模式車企還可以挑選優質供應商,建立定制生態。共創模式有望在未來2~3年逐步走向成熟,基于車型選擇、資金和資源投入、知識產權歸屬、產品責任劃分、收益及相關權益分配等在內的商業模式漸趨成熟。
鄭慶華表示,在共創模式的探索中,長城汽車發現有些企業的專業度不足,缺乏行業積淀,對定制改裝領域的政策法規、技術標準、供應鏈等方面缺乏認知和理解,給雙方的合作帶來一定風險。
對于促進汽車定制改裝行業良性發展,陳海峰建議,首先要重視改裝全鏈條的合規性,關注政策動向。第二,要搭建適用于改裝的內部組織運營體系,通過組建獨立的改裝部門或工作組進行內部協調。第三,車型開發階段就要充分考慮車輛的可改裝性,預留更多改裝空間。第四,渠道及營銷模式要多元化,依托授權體系拓展售后改裝業務,利用線上線下結合方式,達成多元化改裝的破圈傳播。最后,要構建汽車改造生態圈,有限開放車型部分數據,促進更多車型和改裝件共創。
通過改裝,整車企業可以實現營銷破圈,并促進銷售。整車企業越來越多基于改裝組織開展車友活動、潮創類用戶共創、KOL圈層擴散,形成良好的破圈效應,促進銷量提升,也對改裝文化起到推動作用。而后裝未來將成為車企銷售服務體系重要組成,依托4S店或者直營店植入改裝業務,既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也能提升4S店的盈利能力,改裝將會成為汽車后市場的一大重要業態。
“推動中國汽車定制改裝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不是一個主機廠、一個團標,或者某一個部門就能解決的,需要標準、認證、授權、零部件供應鏈、三包、質檢等部門和管理機構共同努力,多管齊下才有可能推動。目前,國內改裝市場還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各方聯手共同推進合規合法改裝。”鄭慶華最后強調。
汽車電子網為您提供最新汽車電子產品信息,及最具權威行業資訊和最新的行業動態,汽車電子行業最前沿的技術資訊,為全球汽車電子行業人士搭建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