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試行)》(征求意見稿),政策一經發布,引起廣泛熱議,甚至有誤讀和誤解。本文通過對該政策征求意見稿進行深入梳理,認為該政策并非指標總量控制,實質上是為本地新能源汽車市場設置了較高的準入門檻和靈活的退出機制。
從新能源車企申請《廣州市新能源汽車信息管理憑證》所需條件來看,該政策實際上是為本地新能源汽車市場設置了較高的準入門檻,旨在進一步提高企業產品質量和服務保障能力。
經過十幾年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已經從政策驅動逐漸向市場驅動階段發展,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達136.70萬輛,較2019年增加了16.1萬輛,同比增長13.35%。占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比重為43.75%。雖然,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取得了較大成就,但市場仍存在諸多問題不容忽視。如不斷出現的起火事故,車輛銷售后充電設施建設滯后等問題。
該政策通過發放《廣州市新能源汽車信息管理憑證》(簡稱《憑證》),就是要過濾掉問問重重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和產品。在獲取《憑證》所需條件中,除滿足國家基本要求外,還增加了適宜本地氣候特征的特色標準規范,以及提高了對某些要求的嚴苛程度。比如對發生熱失控事件除了按要求報送情況外,熱失控發生率要小于萬分之一,從目前情況來看,有許多品牌產品并未達到這一要求。此外,對于熱失控事件致人死亡的,更不被允許進入本地市場。當然,熱失控時間死人事件在我國非常少見。
表1:獲取《廣州市新能源汽車信息管理憑證》所需條件分析評價
序號
|
對應主體責任
類型
|
獲取《憑證》所需條件
|
條件要求程度
|
1
|
新能源汽車產品安全性和一致性
|
產品是工信部新能源汽車推薦車型目錄,或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標注為新能源汽車的中小客車
|
國家要求
|
2
|
發生熱失控事件按要求報送文件,發生率小于萬分之一,未至人死亡
|
比國家要求更嚴格(工信部僅提出)
|
|
3
|
符合強制標準及標注聲明的標準,在亞熱帶氣候條件下安全可靠運行,并通過相關檢測規范(《亞熱帶濕熱氣候環境下的純電動乘用車技術規范》)
|
增加本地團體標準要求,適應本地市場特征
|
|
4
|
車輛型號如實標示性能參數指標
|
國家要求
|
|
5
|
銷售及售后服務能力
|
廠商應將其自建或與第三方合營充換電建設納入服務保障體系,并在廣州為消費者提供有力公共充換電設施服務網絡,或為消費者提供適宜自用充電設施
|
國家要求
|
6
|
廢舊車用動力蓄電池回收處置
|
在廣州設立符合工信部要求的動力蓄電池回收服務網點
|
國家要求
|
7
|
誠信主體責任
|
沒發生過違反法律法規騙取或違規謀取各級財政補貼情況,不存在補貼資金應退未退情況
|
比國家更為嚴格(國家僅對騙補車企追回補貼金額,并按問題金額30%處以罰款)
|
從《憑證》發放流程來看,該政策為新能源汽車指標申領設置了“一車一憑證”前置條件,本質上是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建立了新能源汽車產品市場退出機制。
新能源汽車廠商根據上文提到的七大所需條件向廣州市發改委指定檢測機構(國家智能汽車零部件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提交材料,檢測機構根據要求對符合條件的車企發放憑證,一輛新車發放一個憑證,憑證信息與車輛信息一一對應。預計,如果該政策實施,車企會根據廣州本地銷售商購車規模需求,在每次批發給銷售商車輛時均需按要求獲取《憑證》,不是一次性就獲得了永久準入,這就為建立企業退出機制創造了條件。
新能源車企在批發給銷售商車輛時,或企業內部銷售部門時,會隨附該《憑證》,在銷售的時候,要向消費者出示,消費者在購買后需要憑借與購買車輛對應的《憑證》向市中小客車管理機構申領新能源汽車中小客車指標,然后再去市公安局對新車進行注冊登記,詳細流程見下圖。
圖1:新能源汽車指標申領流程
該政策關鍵在于申請《憑證》的條件和《憑證》在申領中小客車指標中的作用:不符合條件的車企進入不了廣州市新能源汽車市場,實為設置了較高的車企市場準入門檻;符合條件的進入市場后,一旦發生主體責任違約行為,將不滿足申請《憑證》條件,管理部門將停止《憑證》的發放,新車即便能銷售,沒有《憑證》也獲得不了客車指標和車牌,因此車企必須立即整改。該政策實為市場退出機制,為主管部門提供了管理抓手,也將極大提升新能源車企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等主體責任意識。
按照該機制要求,不再滿足要求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將被廣州市新能源汽車市場退出。比如,發生新能源汽車自燃事故率占銷售車輛比重超過萬分之一的,按照該政策,將被退出廣州市新能源汽車市場。一旦發生熱失控事件,致人死亡的,將永遠退出廣州市新能源汽車市場。
該政策對于其他城市新能源汽車規范化管理具有重要借鑒意義,企業應高度關注各地相關政策,提高本企業產品質量和服務保障能力。
從廣州市出臺該政策意見稿來看,本質上是通過嵌入《廣州市新能源汽車信息管理憑證》制度,提高了新能源汽車企業及產品市場準入的條件,也靈活設置了市場退出機制。從該政策的趨勢來看,受此影響,其它地方也有可能借鑒該措施,企業應高度關注各地市場準入和退出政策,提高本企業產品質量和服務保障能力。
版權聲明:本文為中國汽車工業信息網原創,轉載請注明作者和出處,并保證文章內容的完整性。
汽車電子網為您提供最新汽車電子產品信息,及最具權威行業資訊和最新的行業動態,汽車電子行業最前沿的技術資訊,為全球汽車電子行業人士搭建交流平臺。